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久久为功,谱写江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点击数:1338次 添加时间:2020/12/10 [打印] [返回]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让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在江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成为我省抓好工作的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总书记赞叹南通五山滨江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这是对南通落实长江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心。”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说,近年来,南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大江大海的生态本底逐渐占领“C位”。对照总书记的新要求,南通将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统筹沿江沿海生态建设,纵深推进沿江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苏州长江干流岸线长142公里,“十三五”以来,苏州坚持系统治水理念,持续推进水岸同治攻坚行动,长江及42条通江河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苏州市水务局局长陈习庆表示,苏州将以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战略规划为指引,全面理顺河网水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稳固和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画好长三角一体化治水“同心圆”。


“总书记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江都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扬州江都区委副书记、副区长李慧说,江都将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是让江都的水美起来,展现颜值担当,坚持系统治水、全域治理思维,在消灭黑臭水体、农村污水治理等方面拿出硬核措施,还江都一城清水;二是让江都的水活起来,展现内涵担当,注重对水文化底蕴的发掘,凝练江都水利枢纽建设精神,加强对市民、学生的水情教育;三是让江都的水流起来,展现枢纽担当,加快建设并深度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凸显江都东西南北枢纽地位。


“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江苏体会深刻。”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处处长张意说,“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超过2000亿元,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着力破解“化工围江”,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决支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十四五”期间,我省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环境经济政策,为美丽江苏建设提供坚强财政支持。


协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江苏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指明了方向。


我省湿地面积达282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四分之一。“近年来,全省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对重要或典型自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目前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27处、省级湿地公园48处、湿地保护小区446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5.8%。全省在重要湿地区域积极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每年修复湿地约5万亩。”省湿地保护站站长卢克成表示,全省湿地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在湿地公园规划过程中,把湿地资源保护修复定为首要目标,并将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划入省生态红线范围严格保护,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实施全面保护,江苏自然湿地保护率将显著提升。


江苏长江干流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213个,正进行生态修复。“废弃露天矿山形成采坑和废弃地,矿区原生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对水和土壤造成污染,损毁影响面积981公顷,根据野外调查,我省探索出四种矿山生态修复模式:自然恢复、生态工程、土地综合治理、景观再造。”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省累计投入矿山生态修复资金近百亿元,修复矿山近1700个,面积约1.6万公顷,年底如期完成生态修复任务。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需要法律来护航。去年以来,我省率先建立以南京环境资源法庭为核心、9个生态功能区法庭为依托的“9+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庭长陈迎介绍,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将以深化“9+1”机制改革为契机,实现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保护,以长三角司法一体化为契机,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要素,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并以与青海高院共建生态环境修复基地为契机,推动长江上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从源头上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绿色转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实现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解产业结构不合理之“结”。江苏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这一根本,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问题,推动沿江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系统推进控污截污治污和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夯实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省发改委长江处处长刘旭说,立足新发展格局这个大坐标,更加注重在畅通经济双循环和提高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水平上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快向海发展步伐,推动更多沿江钢铁石化产能进行沿海高水平战略性布局,统筹好江海河湖协调发展,引领带动更大区域范围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树立一盘棋思想,协同推进上中下游省份产业升级转移和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发展,与沿江省份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推动生态环境和发展质态实现‘双提升’,须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泰兴市副市长、泰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吉勇说,近年来泰兴经济开发区坚持调优发展思路,突出转型升级,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园区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展望“十四五”,园区将坚守发展定力、做强产业特色,全力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聚焦“创新转型、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三大主题,加快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


“位于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说,徐圩新区将进一步承担好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以高端石化为“产业地标”,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践行绿色发展,做好新区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园区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坚持精准施策,提升新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江苏长江生态环境整治成效,让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新华教授十分振奋。他正参与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破解化工围江:双循环背景下江苏沿江化工产业链整合研究》,“沿江地区是江苏化工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在长江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解决‘化工围江’问题,要着力探索双循环背景下江苏沿江化工产业链整合路径,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